3类修复体经3种瓷表面处理后与陶瓷托槽的粘结强度及去托槽后的瓷表面情况
目的 研究3种瓷表面处理方法对3类修复体与陶瓷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去除托槽后瓷表面的情况.方法 钴铬烤瓷、e-max铸瓷、二氧化错全瓷3类修复体试件各36个,每类试件随机分为4组.除对照组为6个试件,其余各组每组10个试件.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喷砂组,氧化铝喷砂4s,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磷酸组,质量分数37%磷酸酸蚀1min,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氢氟酸组,氢氟酸酸蚀2min,冲洗、吹干后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使用光固化托槽粘结剂粘结陶瓷托槽.经37℃恒温水浴24h后检测抗剪强度.观察托槽去除后瓷表面粘结剂残留情况和瓷面破损情况.结果 3种表面处理方法均能达到或超过有效粘结强度.采用喷砂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和氢氟酸酸蚀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钴铬烤瓷试件的抗剪强度与e-max铸瓷和二氧化锫全瓷试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酸蚀并涂布硅烷偶联剂方法中,3类修复体的抗剪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类修复体在使用氢氟酸并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抗剪强度较其他2种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组的3类修复体瓷表面粘结剂残留指数得分最低,粘接剂残留最少,且瓷表面破坏最小.结论 喷砂、磷酸酸蚀、氢氟酸酸蚀合并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钴铬烤瓷、e-max铸瓷、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均能得到满意的糕结强度,而磷酸结合硅烷偶联剂方法去除托槽后对修复体表面的影响最小.
瓷修复体、陶瓷托槽、抗剪强度
21
R783.5(口腔科学)
2013-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