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1-0790.2008.12.013
联吡啶Ir(Ⅲ)配合物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Ir(PPY)2(N^N)+[PPY=2-plnenylpyrine,N^N=bpy=2,2'-bipyridine(1);N^N=H2dclapy=4.4'-dical-130xy-2,2'-bipyridine(2),N^N=Hcmbpy=4-carboxy-4-methyl-2,2'-bipyridine(3)]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这些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磷光发射光谱及其跃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84 nm),2(433 nm)和3(413 nm)最低的吸收谱被指认为MLCT/LLCT[dIr+π(PPY)→π(N^N)]电荷跃迁.化合物1(486 nm),2(576 nm)和3(567 nm)最低的磷光发射可以描述为[dIr+π(PPY)]→[π*(N^N)]跃迁.这是由于联吡啶配体上吸电子基团的引入,稳定了相应的空轨道,导致了化合物2和3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红移.同时,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一阶超极化率(β),联吡啶配体中吸电子基团的增加,使得分子内电子转移增强,导致一阶超极化率增大.
环状金属铱(Ⅲ)配合物、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电荷转移、激发态
29
O641(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CB815305
2009-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393-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