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251-0790.2005.12.010

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引用
以大豆苷元为原料合成了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1)和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1的分子组成为[Na(H2O)2](C17H13O4SO3), Na的配位数为6, 且相邻钠离子以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根氧原子桥连, 与两个磺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1个S原子组成六元环, 六元环通过Na-O配位键彼此稠合, 在晶体结构中形成延伸的锯齿状聚合八面体配位钠离子链;这些钠离子链之间又通过配位水与配位水、磺酸根之间的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结构的超分子离子聚合物. 化合物2的分子组成为[Cu(H2O)6](C17H13O4SO3)2·8H2O, Cu(Ⅱ)位于对称中心上. [Cu(H2O)6]2+, C17H13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并且异黄酮环反平行排列存在π…π的堆积作用. 氢键和π…π的堆积作用使化合物2自组装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 抗缺氧缺血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它们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的高.

大豆苷元、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抗缺氧缺血活性

26

O624(有机化学)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B06

2006-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247-225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251-0790

22-1131/O6

26

2005,26(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