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沉积层序及聚煤模式:以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为研究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体系沉积层序及聚煤模式,以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体系聚煤模式.根据沉积相转换面以及下切谷冲刷面两类不整合面(SU)可将山西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及Sq3,每个三级层序代表1期三角洲.通过最大洪泛面(MFS)与最大水退面(MRS)将每个三级层序划分为LST、TST及HST 3个体系域,代表9个四级层序.根据岩性参数等值线绘制一系列特定于层序的沉积相图,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泥炭堆积速率的控制下,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泥炭沼泽为聚煤中心,位于冀中坳陷东部、黄骅坳陷中北部以及济阳坳陷部分地区.泛滥平原中形成的煤层厚度大,且聚煤中心具有随三角洲推进逐渐南移的趋势,三角洲前缘聚煤环境相对较差,形成的煤层厚度较薄,且易被分流河道砂体冲刷.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浅水三角洲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分析为聚煤模式提供了基础,该模式包括LST、TST早期、TST中期、TST晚期以及HST5个时期的演化.煤层主要聚集在Sq1与Sq2的TST以及HST时期.这些成果对渤海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及提高钻探工程地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体系、聚煤模式、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
24
P531(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7
2022-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36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