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特征及其反映的早二叠世古气候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605/gdlxb.2014.01.004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特征及其反映的早二叠世古气候

引用
铝土矿的形成受到气候条件的严格限制.通过对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铝土矿层钻孔岩心样品主量元素和黏土矿物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铝土矿层形成时期黔北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淋滤作用对矿层的改造.从下至上,铝土矿层化学蚀变指数(C IA)由80左右上升至大于90,成分分异指数(ICV)由0.8下降至0.1.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研究区铝土矿层中的黏土矿物组分为高岭石、伊利石与绿泥石,其中高岭石在各个钻孔中广泛存在且在大部分层位中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34.2%,并呈机械碎屑或基质形态产出且有进一步风化成为铝矿物的现象;伊利石主要以机械碎屑形式产出,平均含量为21.5%,赋存于矿层的黏土质部分,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22°~0.71°;绿泥石多为基质,部分层位中含量极高且伴随ICV值上升,平均含量为44.3%,为后期成岩过程中由高岭石转化而成.矿层内极高的CIA值与广泛存在的高岭石证明,铝土矿形成时为炎热潮湿的古气候.而矿层内部ICY值的波动可能与淋滤作用所引起的矿层内元素迁移活动有关.

铝土矿、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古气候、早二叠世、黔北

16

P611.2+2(矿床学)

2014-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0-4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古地理学报

1671-1505

11-4678/P

16

2014,1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