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甘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专题通过国家验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甘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专题通过国家验收

引用
由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主持,广西农科院甘蔗所、福建农科院甘蔗所、云南农科院甘蔗所、四川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广东农科院作物所参加的国家科技攻关96-002-02-15“甘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专题,通过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攻关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或超过攻关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继2000年8月专题下设的两个子专题在福州通过专家检查验收后,专题于2000年11月9日在北京通过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会议验收,验收综合评分满分为40分,本专题获得36分的高分,得到专家验收委员会成员的一致好评,认为专题研究成果水平较高,尤其在抗病育种、抗旱育种,光合生理遗传和高光效筛选研究及相应育种材料研究方面较突出。 五年来,专题组采用具有美洲和印度血缘的热带种作为轮回亲本,割手密、斑茅BC1或BC2后代为抗性基因供体,根据育种目标分别采用回交或适当遗传交配设计,按各省生态条件进行分区选种,从F1开始单株选择,并从第一个无性世代开始分区进行不同生理小种人工接种或逆境分胁迫,并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接种、检测和鉴定,旨在全国通过“多系品种”布局,保障国内甘蔗生产安全,在育种新途径方面,采用CO2气体分析仪和叶绿素荧光仪探索选择新参数、新程序,加大选择压力,尤其注重抗性同产量及品质结合的重组类型的选择。在育种后期采用多年多点田间试验,评价育种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从而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规范的甘蔗抗病、抗旱和特异材料育种程序,有效地开发利用了甘蔗复合体的遗传多样性,改进了传统甘蔗育种的亲本选配和选择方法,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率,保证了育种材料的质量,实现了甘蔗无性系育种技术和育种效率的新突破。 专题共创制出23份超过合同规定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异育种材料,其中福农83-36、川宁78-111、桂糖84-332、云蔗81-173、闽糖92-649、崖城84-153、粤糖85-177、桂糖86-267、福农91-23、粤糖91-976、闽糖90-55为抗甘蔗黑穗病或嵌纹病育种材料,其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均超过台糖研究所育成的抗病品种新台糖10号,增产达11.58-32.26%,增糖8.06-34.67%,6份抗病材料抗病性达免疫或高抗水平,超过攻关合同指标,其余5份达抗病。福农81-745、桂糖89-5、闽糖88-103、云蔗89-151、粤糖86-368、川糖91-91、崖城82-96为抗旱育种材料,抗性生理指标和形态学指标超过攻关合同指标,抗性水平优于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旱地品种桂糖11,同新台糖10号相比,增产幅度达38.52-58.46%,增糖25.91-51.96%。粤农89-759、福农89-1006、粤糖85-1589、粤农89-525、崖城90-3为特异育种材料,其中前4份为特高糖材料,成熟期蔗糖分达到15.7%-17.3%,超过攻关要求15.5%的指标,接近世界甘蔗含糖分最高的澳大利亚甘蔗蔗糖分水平,为我国甘蔗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高糖种源。创制的优异甘蔗杂交亲本具有良好的高产优质遗传配合力,利用崖城84-153、崖城82-96、粤糖85-177、桂糖84-332等15份材料作亲本组配出150个组合,选育了近50个品系,育成了一个抗旱新品种,表现出良好的育种潜力。在育种方法研究方面,成功诱导一批重要难开花亲本开花,结合野生种F1花粉低温干燥贮存,成功实现杂交,扩大了甘蔗遗传基础。采用早代活体光合参数测定,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甘蔗育种中亲本的科学评价和无性系快速筛选鉴定等关键技术,有效地扩大了甘蔗育种群体,改进了育种程序,填补了国内外甘蔗光合生理遗传研究方面的空白。筛选出对甘蔗糖分积累决定度达80%以上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于甘蔗高糖基因型的早期预测。 甘蔗新品种选育后补助方面,根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实施细则》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项目执行管理细则》规定,“九五”期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全面实行后补助管理,科技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四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评审工作,经计算机专家评审系统评分和同行专家审议,共评出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18种主要农作物拟后补助新品种277个,其中一等奖20个,二等奖257个。甘蔗有7个新品种获得后补助,其中福农83-36获一等奖,粤糖85-177、云蔗89-151、福农81-745、闽糖88-103、川蔗18号、CP65-357获二等奖,这是我国甘蔗育种上一次质的飞越,是国家实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后补助”管理制度以来甘蔗新品种首次获得国家后补助。 通过五年育种攻关研究,扩大了我国甘蔗育种的国际影响,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国家的甘蔗研究机构纷纷来函索要资料,美国农业部荷马甘蔗育种试验站主动要求同我们开展甘蔗育种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合作研究。在本专题实施中,培养了一批从事甘蔗研究的学术骨干,壮大了人才梯队,结合本专题研究培养了4名博士,8名硕士,攻关组成员中有8人晋升为教授、研究员,14人晋升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晋升为中级职称。发表研究论文92篇,其中学报级以上刊物发表71篇,CAB收录22篇,SCI收录1篇,已鉴定科技成果13项,达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效果。 专题创制的23份育种材料中有10份材料的无性系通过国家审定,3份通过省级审定或技术鉴定,6份材料的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和推广前景较好,获得国家后补助,两年来13个审定品种累计推广5.9万公顷,新增利税0.9亿元,新增农业收入1.96亿元,新增产值2.86亿元,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产业化前景良好。预计5年后全国年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达14.3亿元,同时对蔗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水资源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将起重要作用。另外用15份育种材料配制组合选育的杂交后代生势和抗性均表现十分出色,显示出巨大育种潜力。 依托“国家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在农业部、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按照产、学、研联合,品种选育、中间试验和产业化相衔接,以企业为龙头,依靠科技进步,实行中试转化与产业化一条龙的技术路线,建成6个国家级原种基地,同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建成10个中试示范点。还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与制糖企业(集团)合作,联合创办了30万亩原料蔗生产和良繁基地,初步形成了全国甘蔗育、繁、推协调体系,探索出一条实现育、繁、推、加一体化和加快科技产业化的新路子。 专题通过国家验收后,专题参加单位将集中力量争取“十五”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决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加强合作,争取“十五”在“甘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取得更大成绩,确保我国甘蔗遗传育种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家“九五”甘蔗育种攻关项目组、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供稿,联系人:罗俊)

国家科技、科技攻关、甘蔗育种、育种材料、方法研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遗传、技术经济指标、新品种选育、农业部、抗性、粤糖、亲本、农科院、抗病、产业化、验收、崖城、选择

8

G32;G2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0-6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甘蔗

1673-0925

35-1279/S

8

2001,8(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