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人僧寺避暑之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浅论唐人僧寺避暑之习

引用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对后世影响极大.当中提到风、寒、暑、湿、燥、火为自然界之六气,六气引起人体外感病症时即成“六淫”.夏时暑气太过致人生病,即成暑淫.隋代官修的大型医书《诸病源候论》继承了这一思想:“夏日伤暑,秋必病疟.疟之发以时者,此是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1”“夫痃疟者,夏伤于暑也……此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之于皮肤之间,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2”此皆是对“暑淫”致病的具体阐释.唐睿宗为女金仙、玉真二公主盛暑之时营建道观,官员魏知古上谏时称:“天地郁蒸之月,不可以徭役丁夫,恐为痁疠,则必多夭枉,多夭枉则人情不乐,风俗离矣.””3”可见,“暑淫”的危害已经深深浸润至唐人的思想里.受中古医书所蕴含的疾病医疗观影响的唐人,自然采取积极态度以应对“暑淫”.除了对“暑淫”致病的担忧外,唐人对夏日舒适度的需求,也使得他们在避暑这一问题上呈现出了“人人避暑走如狂””4”的场景.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音

1004-2636

11-1671/B

2020,(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