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803X.2005.02.013
收割的节奏--读胡杨诗集《敦煌》
@@ 和中国古典诗歌相比,汉语新诗在许多人看来一直是缺乏节奏的.但真正的现代诗人,以我自己写作和阅读的经验,他们虽然不受古典韵律和形式的束缚,但他们的诗歌并非真的"诗"与"歌"身首异处,荒腔野调,令人沮丧.事实上,诗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和血液由内向外、由主体向客体、由已知向未知、由混沌向光明逐渐渗透的过程.在这一无限沉浸的过程中,诗人要调整呼吸,他脉搏跳动的次数为每一行诗限定字数,他心率的变化影响到句式的长短变化,他曲折复杂的情绪会自然而然地构成一首诗的内在的节奏,或慢或快、或沉或扬、或忧郁彷徨困苦停顿、或漾漾澄澄开阔大气."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真正从诗人心中流淌出的诗歌的溪流,一定带着自然的节奏.当诗人胡杨在敦煌一个黄昏的村庄,看见绿阴婆娑的葡萄,看见红色的果实堆满屋顶,看见一老一少仿佛生命的两极,少年举着花朵,老人手拿镰刀,他同时也听见了羊群的叫声.这温驯生命的亲切叫声中,他诗歌的节奏也顺乎其然地产生了--他说,那是"镰刀收割的节奏 /像歌声,歌声啊 /有力而动听".
2005-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