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隙注射Gd-PBCA纳米微粒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0313.2007.10.004

组织间隙注射Gd-PBCA纳米微粒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制备Gd-DTP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组织间隙注射Gd-PBCA-NP,评估其在良恶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制备Gd-PBCA-NP,测定其粒径及分布、包封率及载药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及肿瘤转移淋巴结组2组.MRI平扫后2只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于兔后脚掌注射后第1、3、6、12、24和48 h点扫描,其余为给药后第24 h扫描.测量淋巴结大小、平扫及增强后各组淋巴结信号强度并作统计学分析,观察增强后各组淋巴结MRI表现.结果:透射电镜观察Gd-PBCA-NP呈类圆形,大小均匀,表面平滑完整,粒子之间无粘连,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其平均粒径65.7 nm,粒径分布为0.09,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97%、51.23%.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均制作成功,平扫两组淋巴结在4个序列图像上的SNR、大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组织间隙注射Gd-PBCA-NP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信号强度呈缓慢上升,于24 h左右达到高峰,在T1WI、T1WI FS上表现为显著均匀强化,而肿瘤转移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两组SNR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T2WI、T2*WI像上两组均未见强化,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组织间隙注射Gd-PBCA-NP后,反应性淋巴结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出不同的强化特征,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对比剂、纳米结构、淋巴结

22

R445.2;R733.4;R814.43(诊断学)

2007-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21-10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放射学实践

1000-0313

42-1208/R

22

2007,2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