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0313.2001.02.026

颞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

引用
@@颞部解剖结构复杂,颞骨与空气等结构的密度差异较大,从而导致MRI上磁化敏感伪影而使颞部某些结构的信号丢失。长期以来,颞部病变的检查主要依赖于CT,尤其是薄层高分辨率CT。   随着多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开发成功,使MRI能清楚显示听神经、面神经、耳蜗、上下前庭神经、血管、迷路等结构,在显示迷路炎和肿瘤、前庭导管和囊发育异常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T。   成像方法   成像序列 早期多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最近有学者采用三维磁化预备快速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3D MP-RAGE)和三维重T2加权(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the Steady State;3D CISS)以及2D Turbo SE序列[1~9] 。Christian等比较了2D T1WI和2D T2加权Turbo SE序列与3D序列的差别,发现3D T2加权Turbo SE和增强3D T1WI梯度回波序列能比2D序列提供更多的解剖细节,更易于发现病理改变。增强3D T1WI梯度回波成像后再行内耳内听道冠状多层面重建(MPRS)能提供冠状增强2D T1WI序列同样的信息,因此2D T1WI序列可能是不必要的。另外,轴位3D T2加权Turbo SE序列图像能很好的确定如膜迷路闭塞和畸形等病变,在MIP像上甚至更清楚,MIP像上可全程观察到膜迷路。内听道、桥小脑角及膜迷路肿瘤在3D T2加权Turbo SE序列图像更易于显示,尤其在不能使用增强剂时。但是,急性迷路炎、内迷路神经鞘瘤、膜迷路纤维化等病变应联合使用3D?T2加权Turbo SE和增强3D T1WI梯度回波序列,以便更好的鉴别病变性质。因此他们建议内耳和桥小脑角MR检查用非增强3D T1WI梯度回波序列以鉴别亚急性出血、脂肪瘤或强化结构,而轴位和冠状增强2D T1WI SE序列以及轴位3D T1WI梯度回波序列都是不必要的,评价膜迷路病变应作3D T2加权Turbo SE序列的MIP像[7]。   成像参数 环形头部偏振线圈,或相位排列接收线圈T1WI:TR/TE:500~800/15~20mse,T2WI:TR/TE:2500~3500/30~120mse,矩阵:256×256、256×192或512×512,视场:14~18cm,层厚:0.75~3mm或2mm层厚重叠1mm,激励次数:6~7次。3D?MP~RAGE或3D?CISS序列中,TR/TE:12.5~14.6/5~21mse,翻转角15°~65°。3D成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技术(MIP)对内耳及膜迷路兴趣区进行多轴位视角重建。

颞部、病变、梯度回波序列、膜迷路、增强、加权、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梯度回波成像、结构、轴位、序列图像、桥小脑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显示、内听道、内耳、迷路炎、Steady State、迷路纤维化、多层面重建

16

R764;R445.2(耳鼻咽喉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34-13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放射学实践

1000-0313

42-1208/R

16

2001,1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