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与获得性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各指标含量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9810.2004.01.006

先天性与获得性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各指标含量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

引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与获得性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各指标含量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先天性乙肝48例、获得性乙肝149例、单一HBsAg阳性HBV携带者11例和健康对照49例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和HBcAb)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和Ⅳ.C)的含量作了检测,根据乙肝模式与含量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1.先天组HA、LN、PⅢ和Ⅳ.C的平均含量[(141.6±46.1)、(140.4±66.1)、(130.2±30.6)和(66.7±15.1)μg/L]低于获得组[(159.6±55.2)、(164.8±76.1)、(150.6±59.1)和(88.4±27.1)μg/L](p均<0.05).2.在先天组或获得组内,大、小三阳比较,LN、PⅢ、Ⅳ.C的p值均>0.05,无显著差异.3.先天组的HA、LN、PⅢ、Ⅳ.C含量与HBsAg浓度的升高不呈正相关.但在获得组内,随着HBsAg浓度升高而呈梯式上升.结论:1.获得性乙肝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先天性乙肝重.2.大、小三阳的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3.获得性乙肝组的HBsAg含量与肝纤维化形成呈正相关.但在先天组,HA、LN、PⅢ、Ⅳ.C含量不随HBsA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先天性乙肝、获得性乙肝、乙肝病毒标志物

17

R511(传染病)

2004-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放射免疫学杂志

1008-9810

31-1680/R

17

2004,17(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