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视野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历史演进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2254.2015.07.018

党史视野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历史演进

引用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百废待兴,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加上内忧外患的干扰,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也为了让广大人民团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地建设新中国,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视,全国各地的调解组织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4月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决定:在全国的城市和乡村中,将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为人民司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954年2月25日,政务院第206次政务会议通过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并于当年的3月22日颁布实行。它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使调解工作在当时的实际环境中能逐步地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实践中能发挥更强的现实指导作用,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为这个《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专门法规,明确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宗旨、指导关系、任务、机构设置、组成人员条件以及调解工作的原则、纪律、方法等,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统一法律依据。”由于《通则》的贯彻实施,“到1955年底,全国70%的乡村、街道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总数达到17万多个,共有调解人员100万人,成功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全国调解组织的普及和人民调解工作的大力开展,不仅密切了人民法院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推动了司法改革和民主建设,而且通过调解活动教育人民爱国守法,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团结互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党史、视野、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调解组织、现实指导作用、司法工作、建立和健全、指导关系、政务、乡村、团结互助、司法改革、实际环境、社会矛盾、人员条件、人民法院

D91;DF7

2015-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6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福建党史月刊

1006-2254

35-1046/D

201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