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17.04.001
《白虎通》与清代经典诠释的礼制化
《白虎通》在清代被重新唤起与研究,不始于乾嘉学者,而是因为康、雍间学者基于对明清以来科举时艺的不满,所以开始重新研究这部著作,并且随着汉学运动的兴起,才蔚为大观.文章通过清人著名的八部经学著作的抽样调查与分析,论述了清代经典诠释中"礼制化"的基本特征.其特征体现了清代经典诠释回归汉代的经学语境以及对以往经典诠释资源的重新认识与有效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在经典诠释过程中不同经学信仰的重合,消解了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的负面形象,不仅使经典本身获得新的意义,而且还使诠释者的视域与思想也获得了新的提升.考察清代经典诠释中"礼制化"的这一重要环节,不仅是我们今天总结古代社会儒学礼制化的得失的需要,同时也是探讨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题中应有之义.
《白虎通》、清代、经典诠释、礼制化
59
I2 ;B26
2017-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