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8471.2019.03.008
页岩油气井常用产量预测模型适应性分析
由于页岩油气区在岩石性质(特低渗)、地层特征(天然裂缝网络)、井的几何特征(长水平井)、增产措施(多级压裂)等方面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页岩油气井可采量预测相对于常规油气井,其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更大.为了提高页岩油气单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中的合理性,本文在大量实际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对4种常用递减预测模型(Arps超双曲递减、Arps调和递减、扩展指数递减和DUONG递减)在不同生产阶段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①不同地质背景、不同开发模式的页岩油气区生产井动态不同,4种模型的适应性也不相同,其预测结果范围及变化符合PRMS关于可采量评估的检验标准.②生产早期(投产时间小于3年)4种模型均不稳定,预测技术可呆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谨慎.③相对而言,扩展指数模型预测较保守,超双曲递减模型较乐观,调和递减模型和DUONG模型较适中.投产3~5年后,DUONG模型的稳定性最好.④建议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在产井的技术可采量,并比较每一种方法,得到预测结果的合理范围及最可靠的结果.
页岩油气井、递减模型、递减指数b、产量预测、技术可采量
6
TE33(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2019-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