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储层孔隙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
以延长探区上古生界本溪组、 盒8段、 山23 段作为重点研究层段, 借助微观测试技术和分析化验数据, 对目的层段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孔喉特征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 明确孔隙特征及成因, 探讨储层孔隙与成岩作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孔隙组合类型为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颗粒溶孔+高岭石晶间孔. 原生孔隙包括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 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溶孔和颗粒溶孔, 次生成因的溶蚀孔隙为上古生界主要孔隙类型. 压汞数据显示, 各层段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总体表现为低排驱压力、 分选较好、 略细歪度, 本溪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于盒8段和山23 段较差. 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阶段属于晚成岩B期, 经历的成岩作用中, 压实压溶、 胶结作用对孔隙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而溶蚀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建设作用. 晚成岩晚期形成的溶蚀孔隙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条件, 利于油气运聚成藏.
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孔隙特征、成岩作用
2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