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摆脱的“俄罗斯化”——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俄罗斯犹太人的归国难题
19世纪末以来,以色列一直是俄罗斯犹太群体迁移的主要方向.1965、1990年后的几次大规模移民,促成了“俄罗斯-以色列”为轴心的文化空间格局.在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以色列“大熔炉”理念带有集体认同结构升级的诉求,使当代“流散”的内涵显著复杂化,也使俄罗斯犹太群体的认同问题愈发凸显.俄罗斯犹太历史文化记忆重构是在矛盾分裂的语境下进行的.一方面,在犹太复国主义话语框架下,亟须摆脱流散地意识形态阴影,重建符合犹太集体想象的民族文化源头;另一方面,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受流散地文化影响极深,强调精英智识和精神性,深受民粹派公民意识和历史观的影响,无法与过去彻底决裂,反而愈发依赖流散地历史文化经验对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以色列的俄罗斯犹太移民身份认同更加倚重集体记忆的建构,呈现出如下趋势:克服俄苏国家话语导致的记忆危机,增强历史文化记忆的约束力;保护流散地的俄罗斯传统,实现文化身份、国家身份的分解与再融合;经历文化适应与对立认同阶段,逐渐向以俄语为基础的流散文化共同体过渡.
后苏联流散、俄罗斯犹太群体、文化身份认同
D751.13
2020-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7页
16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