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21.08.010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比较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科医师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86例,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72 h)33例和晚发型败血症组(>72 h)53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黄疸、硬肿、拒乳、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于晚发型败血症组,而晚发型败血症组院内感染、院外感染、体温异常发生率高于早发型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7.50%)、肺炎克雷伯菌(25.0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75%);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33%)、B族链球菌(25.00%)和大肠埃希菌(20.83%).结论: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感染为主.早产、围生期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感染是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环节.
败血症;新生儿;早发型;晚发型;临床特征;病原学
27
R722.13(儿科学)
2021-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