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21.07.018

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达1/500,约2/3的患者可以正常生活,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但亦是年轻人和竞技运动员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临床特征为左心室肥厚或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且不伴心腔扩张,组织学特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和紊乱以及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从良性无症状到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不等[1].目前认为,50%~70%的HCM由基因突变所致.已鉴定出14个以上基因,1 400多种突变与HCM有关,主要由编码肌节蛋白的基因突变致病.根据蛋白编码的类型,可将HCM肌节基因分为多个亚组:组成肌节蛋白的粗肌丝(MYH7、MYL2、MYL3)、中间肌丝(MYPBC3)、细肌丝(ACTC、TPM1、TNNT2、TNNI3),在巨大的肌丝中,TTN也有少量突变被描述[2].约85%的致病突变发生在MYBPC3和MYH7中,10%发生在TNNT2和TNNI3中,2%发生在TPM1中,不到3%发生在其他肌节基因MYL2、MYL3、ACTC1和TNNC1中[3].目前提出的证据表明,肌节不仅是心肌功能的基础,而且是对抗心脏病的治疗靶点,所以了解编码肌节的各种致病基因显得尤为重要[4].有研究发现,编码非肌小节蛋白的相关基因突变也与HCM的发病有关,如钙敏感蛋白和钙处理蛋白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因,成为了 HCM的一个新兴基因子集,这些突变包括 MYL2、MYL3、RYR2、PLN、JPH2、CASQ2、CALR3等[2].此外,线粒体基因突变已被证明可导致HCM发病[5],钾离子门控通道基因突变也是导致HCM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6].故本文就几种与HCM相关的致病基因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27

R725.4(儿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交叉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

2021-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0-64,后插1-后插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儿科药学杂志

1672-108X

50-1156/R

27

2021,27(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