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成矿作用及成矿能力差异性探讨
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主要类型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等,在该地区已发现的与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的铁多金属及金等大小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U-Pb锆石LA-ICPMS年龄为191~225Ma之间),成矿时代略晚于成岩时代.依据早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时代、构造-岩浆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陆陆碰撞不同阶段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作用特征,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碰撞-碰撞后构造转换型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Mo-Pb-Zn-Fe-W-Au (Ag)成矿亚系列和碰撞后崩塌型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Fe-Mo-Pb-Zn-NbTa成矿亚系列,其成矿元素、矿化强度、类型等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与源区物源、壳幔混合程度、混合比例和侵位深度,以及与成矿构造背景不同等综合因素有关.
早中生代花岗岩、矿床成矿系列、成矿作用、成矿能力差异性、伊春地区
49
P618(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
201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