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灵山岛及邻区早白垩世大地构造演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509/j.georeview.2019.02.021

青岛灵山岛及邻区早白垩世大地构造演化

引用
灵山岛位于苏鲁造山带中段,青岛市西南约35 km 的南黄海之中,总面积约 7.66 km2,最高峰海拔 513.6 m,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 据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岛上的岩石主要由早白垩世河湖相碎屑岩及其上覆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宋明春和王沛成,2003;钟建华,2012). 吕洪波等( 2011)对青岛灵山岛碎屑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其属于典型的深海—半深海沉积而非传统的河湖相沉积,进一步指出灵山岛及其邻区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仍属于残余海(洋)盆,并强调扬子和华北板块的最终缝合拼贴应该在早白垩世晚期.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苏鲁造山带新的地学热,随后众多的专家、学者对灵山岛的碎屑岩、火山岩进行了考察研究,特别是2012年古地理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灵山岛作为该次会议的野外考察点,更是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再一次关注,也将苏鲁造山带的地学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自2011年至今,已有50余篇学术论文对其进行了报道. 笔者通过整理发现,前人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以发育软沉积变形的下白垩统法家茔组( K1 f )为主( Yang Renchao and van Loon, 2016;葛毓柱和钟建华,2017) ,而对上覆的含砾粗碎屑以及火山角砾熔岩研究( Wang Jun et al., 2014, 2015;Meng Yuanku et al., 2018)缺乏系统性.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法家茔组上覆的火山角砾熔岩为青山期( K1 q)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应明显晚于下伏莱阳群法家茔组(宋明春和王沛成,2003;吕洪波等,2012, 2013;张海春等,2013).

灵山岛、法家茔组、早白垩世、断陷湖盆、大地构造演化

65

中国博士后基金M201761222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ZR2017BD033资助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

2019-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85-3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论评

0371-5736

11-1952/P

65

2019,65(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