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引用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俯冲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粘滑、脱水致脆、塑性剪切失稳、相变致裂

61

P31;P64

中国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岩石圈流变学及地球物理性质”项目编号1212011121274;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会项目的成果

2015-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4页

245-26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论评

0371-5736

11-1952/P

61

2015,6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