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断陷带南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分布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017/dzkx.2021.069

山西断陷带南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分布特征

引用
本研究使用山西测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观测数据,使用TomoDD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断陷带南部(110°~114°E,34.5°~38.5°N)分辨率为0.2°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该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该区域的地表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有关,5~10 km太原盆地、临汾盆地显示明显Vp低速分布,灵石隆起是以沉积作用为主导的地质活动,存在较大范围的沉积物,在5~10 km同样显示低速分布;峨眉山地台、吕梁山脉、太行山山区显示高速分布.而吕梁山脉在10 km以上为低速分布,可能与大同火山的上地幔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太原盆地自15 km深度不再延续5~10 km的低速分布而显示高速分布,说明太原盆地不受大同火山区上地幔构造活动影响,受青藏高原的推挤作用形成的可能性更大.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丛集在断陷带内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0~30 km.太原盆地内地震丛集事件发生在太原盆地北部,深度集中在20~25 km之间,速度剖面显示位于低速向高速转换区域内;交城断裂的应力集中以及介质结构的高低速变换是太原北部地震从集的主要原因.运城盆地内地震分布除盐湖序列外没有明显的丛集性.2016年3月12日发生的ML4.8盐湖序列,主震发生在低速向高速过度区域内,其余震震源深度较主震浅,且基本发生在下方存在高速分布的低速区域内.盐湖序列ML4.8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附近中条山北麓断裂的高角度正断层性质一致,说明主震受中条山北麓断裂活动影响.余震震源类型复杂,其中,逆断和逆断兼走滑机制与该地区区域背景应力场不符.综合机制解和速度结构的结果认为盐湖序列的发生机理较复杂,可能受该区域介质结构、隐伏断裂分布等综合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山西断陷带南部;双差成像;三维速度结构;重定位;盐湖ML4.8序列;小震震源机制解

56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山西省地震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基于GPAT方法的山西断陷带ML2.0至ML3.5小震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山西省地震局数据开放平台";山西省科技厅面上青年基金"山西断陷带潜在地震危险地点判定"

202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67-127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科学

0563-5020

11-1937/P

56

2021,5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