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周缘活动主控下形成的叠合盆地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017/dzkx.2018.018

四川盆地:周缘活动主控下形成的叠合盆地

引用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勘探资料等揭示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保存完整的古俯冲带和地堑—地垒结构,说明盆地基底后期构造活动非常稳定;显生宙以来经历晚震旦世—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两幕克拉通边缘强拉张—强挤压,而克拉通内弱拉张—弱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体现出盆地内部稳定性结构沉积演化特征.克拉通内弱拉张初期以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稳定沉积(即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风化壳岩溶作用(即桐湾期、东吴期等不整合面)为特征,弱拉张期以拉张槽(如: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开江—梁平拉张槽等)的形成为典型特征;弱挤压则以古隆起(如: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印支期泸州古隆起等)的发育为典型特征.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后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受控于其周缘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是现今地貌和构造盆地的主要建造期,形成了四川盆地周缘突变(线型)和渐变(弥散型)两种盆山结构.盆地西边界(龙门山)和北边界(米仓山—大巴山)即是线型突变边界,也是扬子地块(板块)的边界,边界几何形状和扬子板块刚性特征对盆山系统结构—构造特征等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的东边界(齐岳山—大娄山)和西南边界(大凉山)即是渐变弥散型边界,同时也是板(陆)块内部的边界,它们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滑脱层的分布特征.受控于盆地(克拉通)周缘活动,四川盆地垂向上前寒武纪基底与盖层、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具解耦特征.基底与盖层构造的解耦有利于盆地内部前寒武纪基底结构构造的保存和盖层内大型隆—坳结构的形成演化;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的解耦有利于早期构造免遭后期破环,对深层油气藏的保存意义重大.总之,四川盆地可能是具独特形成过程和特征的叠合盆地新类型,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周缘活动、内部稳定及早期和晚期构造解耦.

强拉张—强挤压、弱拉张—弱挤压、突变型盆山结构、渐变型盆山结构、构造解耦、叠合盆地

53

P542;TE121(构造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313;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2017JQ0025

2018-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308-32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科学

0563-5020

11-1937/P

53

2018,5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