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杂岩的中生代隆升机制及其与南阳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563-5020.2010.03.002

桐柏杂岩的中生代隆升机制及其与南阳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

引用
桐柏山位于我国的中央造山带东部,走向北西-南东,南北跨越鄂豫两省,向西北倾没于南阳盆地之下,向南东过渡到大别山.山体由一套变质杂岩组成,南北两侧为含榴辉岩的高压变质地体,其构造就位过程一直为广大地质学家所关注.我们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发现,该山体在地貌上呈北陡南缓的格局,表明它在演化的晚期经历过一次向南的掀斜运动.殷店和桐柏韧性剪切带构成山体的南北边界.前者倾向南,呈右行剪切,后者倾向北,呈左行剪切.殷店断裂中的糜棱岩产状很稳定,一直延伸到桐柏山主峰--太白顶(1 140 m).其下部为桐柏杂岩体,后者的产状虽然复杂,但其中的拉伸线理的产状却稳定,走向北西-南东,向北西倾伏.按此产状追索,它们也应倾没于南阳盆地之下.通过构造恢复,可以推断在掀斜运动发生之前,殷店和桐柏韧性断裂应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向北西倾伏的低角度正断层,本文称之为太白顶拆离断层.基于对桐柏杂岩的运动学和显微构造学研究,可以推断桐柏杂岩原来位于东秦岭之下,是中下地壳的组成部分,由于中生代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碰撞和持续的陆内汇聚作用而造成南东侧向挤出,它们作为异地地体从原地地体-超高压变质岩之下隆升到地表,太白顶拆离构造的功能与藏南拆离系一样,构成桐柏杂岩隆升顶部的滑脱面.40 Ar/39 Ar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桐柏山侧向挤出隆升造山事件发生在晚白垩纪早期(102~85 Ma).南阳盆地形成于桐柏山的西侧,是一个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盆地,其沉积作用始于早白垩世,大规模沉陷发生在晚白垩世,这与桐柏山的隆升是同时的,反映出沉积和构造隆升是耦合的.

桐柏山、桐柏杂岩、隆升机制、掀斜、侧向挤出、40Ar/39Ar、中生代

45

P542(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基金项目KZCX2-YW-12;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项目40721003;中石化总公司基金项目50730800

2010-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7页

626-65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科学

0563-5020

11-1937/P

45

2010,45(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