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63-5020.2010.01.012
东昆仑石榴石闪长玢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埃达克岩成因的制约
本文报道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一种较为稀少的含石榴石英云闪长玢岩,这也是此类岩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该次火山岩形成于晚三叠纪,主要由富钙(CaO>5 wt%)、贫锰(MnO<3 wt%)的石榴石,富铝的角闪石(>15.9 wt%),中性斜长石和石英等斑晶以及基质物质组成.岩石含有中等的SiO_2(61.1~62.2 wt%),低的MgO(<2.0 wt%),K_2O(<1.3 wt%)以及较高的Al_2O_3(>17 wt%)含量,呈现出次铝质至轻微过铝质的特征(ACNK=0.89~1.05).在微量元素方面,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同时亏损Nb-Ta-Ti,显示出典型的消减带特征.而异常低的重稀土(Yb<0.8×10~(-6))和相对高的Sr/Y比值(约38)表明石榴石是一个残留相,而较高的Al_2O_3含量,大多为正的铕异常反映了斜长石因结晶受到抑制而在岩浆演化晚期的聚集,同时表明岩浆具有较高的水含量.Nd-Sr同位素组成(ε_(Nd)(t)=-2.33~-1.38;87Sr/86r=0.706 5~0.706 7)和斜长石的反向分带显示,壳幔间岩浆混合作用在岩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石榴石斑晶和其中的钛铁矿包体均含有较低的MgO,且包裹石榴石的角闪石形成于较高的压力(8~10 kb)条件下,显示这些矿物结晶自一个长英质岩浆中,且很可能形成于壳幔过渡带附近.尽管该岩石在富铝、低重稀土、高Sr/Y等很多方面均类似于埃达克岩石,但其中等含量的Sr(<260×10~(-6))和La/Yb比值(16~21)却明显低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和太古代的TTG.结合石榴石斑晶中广泛存在的磷灰石包体以及其较高的Sr和轻稀土分配系数,本文提出在岩浆演化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有效地降低了残余熔体中的Sr和轻稀土.这进一步表明,即使在高水逸度的条件下,磷灰石在岩浆早期的大量结晶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弧岩浆演化成为埃达克质岩石.
石榴石、磷灰石、埃达克岩、壳幔过渡带、高压分异、东昆仑
45
P588(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43,40721063;香港RGC项目HKU 7040/04
2010-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4页
12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