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63-5020.2008.03.014
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质地貌特征:来自SRTM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量数据的约束
利用CTOP0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数字高程(DEM)、地质地貌、降水量、地表剥蚀、喜马拉雅山脉
43
P931.2(部门自然地理学)
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1A04;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40;地质工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GPMR0538
2008-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60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