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射地震剖面探查隐伏同震破裂 ——以2018年台湾海峡南部MS6.2地震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1.012

利用反射地震剖面探查隐伏同震破裂 ——以2018年台湾海峡南部MS6.2地震为例

引用
调查浅源地震在地表附近产生的同震破裂对研究地震发震构造、防御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地形地貌和探槽调查方法易受到盖层复杂多变的影响,在海域更是难以应用.为此,文中提出参考石油工业中时移地震的思路,用分别采集于地震发生前、后的2期反射地震剖面来识别隐伏同震破裂.2018年台湾海峡南部发生了MS6.2地震,文中基于福建省地震局于地震发生前、后(2017年和2019年)在宏观震中西侧分别采集的2期多道地震资料,筛选出噪声残留、照明度、速度场、偏移算法等成像条件完全一致的2期数据体并进行互均化.经对比,同频段(20~50Hz)剖面的主要强反射波组相位相同且基本重合,满足检测地层变化的要求.对比发现,在宏观震中以西约25km、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的地震断层与反射地震剖面交叉处,断层F1的形态在地震发生后无显著变化,但400m以下深度与之接触的各反射波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标志层的极性反转、界面形态变化和基底反射波组移位.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推测此处断层的封闭性在地震发生时发生了快速改变(即同震滑动),孔隙流体沿断层面快速运移导致地层波阻抗剧烈变化.文中研究证明虽然以反射地震剖面的分辨率难以直接识别垂向同震位移,但隐伏同震破裂引起的流体运移可能使断层面附近地层的波阻抗发生显著变化,而在时移地震剖面上可以可靠地识别出这种变化.与传统的地表类调查方法相比,时移地震方法可以克服盖层对同震变形的吸收影响,扩展同震破裂的可识别范围.该方法为判别浅源地震的发震构造、滑动分布提供了新思路,对通常缺少地质调查和地表形变资料的海域地震研究尤为重要.

同震破裂、时移地震、浅源海域地震、孔隙流体运移

44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地震局科技基金

2022-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88-20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震地质

0253-4967

11-2192/P

44

2022,44(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