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4.002

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

引用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变形量等进行了研究.西湖背斜的EW向变形长度>47km,其中隐伏区的变形长度>14km,地表出露区的最大变形宽度约为8.5km.西湖背斜内部连续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在其北部发育一个变形幅度较小的背斜(西湖北背斜).西湖背斜是以翼旋转方式变形的滑脱褶皱,其缩短量在地形高点附近约为(1070±70)m,向W递减至(130±30)m,向E快速递减至(650±70)m;因外部物质涌入或内部物质流出导致其盈余面积为-0.34~0.56km2.通过横穿西湖北背斜的2条地震反射剖面(剖面A、B)计算其平均缩短量为(60±10)m、(130±40)m,由外部物质流入导致的盈余面积为0.5km2、0.74km2.地震反射剖面在背斜两翼均发育生长地层,生长地层的起始位置在背斜地表出露区的东段位于地下1.9~2.0km处,在背斜西端隐伏区位于地下3.7km处.地震反射剖面成像结果(剖面D、E)显示,在地下3.3km处可见上覆地层超覆在西湖背斜之上,而上覆地层基本未发生变形,表明该段背斜已不再活动.

北天山、西湖背斜带、地震反射剖面、滑脱褶皱、生长地层

42

P542(构造地质学)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2020-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791-80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震地质

0253-4967

11-2192/P

42

2020,4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