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4967.2020.01.009
2008年MS8.0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在映秀地区的演化特征
强烈的地震不仅能够在山岳地区触发大量的同震滑坡,对震后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水平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地震滑坡的演化特征对于强震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文中以2008年MS8.0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受到强震扰动的映秀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域(面积约66km2)震前1期(2005年4月)、震后5期(2008年6月、2011年4月、2013年4月、2015年5月和2017年5月)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滑坡解译和编录,借助GIS平台,获取了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地层岩性、距最近水系的距离和距发震断裂的距离这7个主要因子的数据,研究地震滑坡的长期演化特征;同时,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比了不同时期的滑坡活动性强度,对该区域内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研究区内的滑坡总面积急剧减少,同震滑坡面积从21.41km2降低到1.33km2,表明震后滑坡的灾害活动程度已经恢复或接近震前水平.整体而言,研究区内滑坡的规模不断减小,滑坡活动性随着时间减弱,再活动滑坡和新增滑坡数量也相应减少.滑坡灾害体面积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为1000~2100m、坡度为30°~55°、坡向为40°~180°、曲率为-2~2的区域.此外,汶川地震映秀研究区中的彭灌杂岩体环境更利于滑坡的产生,而沉积碎屑岩岩性更利于滑坡活动性的恢复.距最近水系的距离>1600m时,水系对滑坡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小,且研究区地震滑坡存在上盘效应,即断裂西北地区的滑坡数量远多于东南一侧.
强震区灾害、演化规律、汶川地震、地震滑坡、相关分析
42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强震区特大地质灾害致灾机理与长期效应研究"2017YFC1501004
202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2页
1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