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展布及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1.001

新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展布及特征

引用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断裂活动最为直观的地貌证据,其破裂样式、同震位移量及空间几何展布特征是判定活动断裂分段及长期活动习性的重要依据.文中在对新疆巴里坤盆地开展活动断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综合遥感解译、野外断裂踏勘、小型无人机航拍、地表断错位移分析以及古地震槽探等方法,根据在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西段的雄库尔—邵家庄之间和巴里坤盆地中央东部等多处新发现的总体呈EW向展布的最新地表构造形变遗迹,并对比历史文献记载中这2次地震震害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厘定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1/2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及特征.结果表明,沿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西段分布的1842年M71/2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同震运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在雄库尔与巴里坤县城之间呈雁列状展布,且自西向东还具有向巴里坤盆地中央扩展的趋势.新厘定的地表破裂带长度至少可达65km,最大水平位错量出现在雄库尔—洛包泉一带,多个冲沟水系的同震位错平均观测值为(4.1±1.0)m,并具有约4m的特征位移量,由此推断1842年M71/2历史地震的震中位置应在雄库尔—洛包泉一带.此外,位于巴里坤盆地中央东部的奎苏镇—伊吾盆地盐池乡附近的褶皱盲断层带应是1914年M7地震的发震构造,该地震的地表变形带全长约90km,表现为河漫滩等最新地貌面和冲积砾石层的显著褶皱变形,并且有多处露头剖面显示与同震褶皱变形伴生的弯矩断层已断错至地表.因此,1914年M71/2地震的震中位置应在地表构造形变最为显著的奎苏镇东附近.文中取得的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对巴里坤盆地2次历史地震震中位置及发震断裂的认识,并可为分析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东天山、巴里坤、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

42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1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震地质

0253-4967

11-2192/P

42

2020,4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