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地区背景地震重新定位及隐伏活动构造初步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1.005

中国东南部地区背景地震重新定位及隐伏活动构造初步研究

引用
中国东南部地区或分布崇山峻岭,或为新生代盆地覆盖,因而活动断裂的发现与定位极为困难.沿断裂的地震活动可以成为断裂现今活动的直接证据,但需要地震的精确定位.文中通过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初步分析了区域构造活动与背景地震活动的关系,解译了研究区存在的隐伏活动断裂.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中国东南部地区大致22° ~ 35°N,106°~ 122°E范围内1990-2014年发生的背景地震开展了重新定位工作,重新定位了51 000多个小震的震源参数.重新定位的背景地震活动表现出与区域构造活动相一致的分布特征,具有分区活动性,不同构造区出现不同的分布样式.现今活动较弱的构造区,地震活动分布离散或稀疏,没有指示出隐伏活动断裂的存在.在现今活动较强的构造区,地震活动明显集中成线性条带状,线性条带的展布样式和方向与区域构造格局和主要断裂走向一致.以线性条带分布的背景地震活动性揭示出的隐伏活动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桂西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南缘以及霍山一带,多数为以往研究所未发现的断裂.重新定位地震在不同构造区的震源深度分布差异明显,在块体中部区域震源深度最浅,主要分布在0~15km,表明脆性变形主要发生在上地壳,中下地壳为半塑性、塑性变形状态;在东南沿海一带,有下地壳地震发生.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为四川盆地的东南缘一带,有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40 ~ 44km,反映了地壳厚度大且下地壳为脆性变形特征,与较低的大地热流值和较硬的流变强度相一致.

地震重新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地壳变形特征、隐伏活动断裂、中国东南部地区

39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91214201;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14231202600

2017-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7-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震地质

0253-4967

11-2192/P

39

2017,3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