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以大安-德都断裂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1.002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以大安-德都断裂为例

引用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中-新生代反转构造代表着盆地继伸展裂陷阶段、热冷却拗陷阶段之后的第3个构造演化阶段.系统收集了布设在覆盖大安-德都断裂及其附近的14个3维地震工区,30条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在此基础上准确追踪解释了T.6、T1、T11、T2、T3、T4、T5等7个地震反射层位.同时基于52口钻孔的资料对重点反射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分析了不同时期断层展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重点就松辽盆地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的几何学形态、变形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反转构造为大安-德都断裂在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的主要变形模式,符合“逆断层-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变形机制.松辽盆地内部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该构造反转带上.此外,重点选择了2条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实验性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根据勘探结果并结合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广泛发育在背斜顶部且断错T.6界面的小断裂可能代表了大安-德都断裂强变形带的最新活动性,勘探剖面揭示的上断点断错最年轻地层为中更新统,并据此初步判定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此外,综合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现代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认为,大安-德都断裂的“逆断层-褶皱”构造反转带最新的活动已明显影响到了近地表的反射层,清楚断错了早-中更新世地层,控制着断裂附近中强地震的发生,是松辽盆地内部或整个东北地区重要和典型的发震构造之一.

松辽盆地、大安-德都断裂、地震勘探、中新生代反转构造、变形机制、地震地质

37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35;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1521044025

2015-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13-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震地质

0253-4967

11-2192/P

37

2015,37(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