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贵君轻"与"立君为民":孟子、荀子的君民论
《尚书》"作民父母"的观点对荀子影响很大;"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孟子影响很大;惠民、安民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尤其深刻.荀子"为民"观念的普遍化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意义,其"畏民说"重视人民可能具有的颠覆政治的力量,是对统治阶级的一种警惕和警告.在一些语句和思想表述上,荀子与孟子有相通之处,荀子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孟子的影响.荀子讲"为民""爱民"的同时也强调"尊君",采取了儒法合一的结构和提法,这是荀子跟孟子的重要不同,反映了战国后期法家理念对社会越来越大的影响.荀子思想具有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综合性等特征,除法家外,墨家"节用""兼利"主张对他也有影响.孟子"民贵君轻"的观念不仅超越了《尚书》的政治观,也超越了孔子和在他以前的先秦思想家,达到了真正的民本主义政治观."民为贵"是孟子政治观的代表,"与民同乐"则是孟子政治观的核心.孟子把"得其民"归到"得其心",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代表性总结.
《尚书》、孔子、孟子、荀子、君民论
45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