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作者、文本争论与思想诠释
《大学》并非仅仅讲博学,它是适合于成人的一个教育文献.大学之道可以说就是“大学”的教育之道.《大学》文本大致形成于战国时代,其作者很难确定.在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献与孔子、曾子、甚至子思关系很大,也有学者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礼记》中的原文《大学》被称为古本,二程、朱熹改定的文本被称为改本,程朱对《大学》的调整与补传,在逻辑上有其道理,但也遭到后世特别是王阳明的激烈批评.对《大学》的问题意识、理论重点的理解,在历史上有所变化,从为政、诚意,到格物,再到致知,构成了《大学》理解的变化的脉络.《大学》文本的思想引起讨论和论辩最多的,还是格物.郑玄所讲的感通论,程颐朱熹的穷理论,王阳明的正心论,代表了历史上对格物观念的基本诠释.从今天来看,《大学》陈述的思想里面,最应该被突出的是它所讲的以忠恕为中心的儒家伦理.在我们新时代的解读里面,慎独也是一个值得强调的重点.《大学》的明德思想和“明明德”的说法是我们今天强调提倡明德论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我们今天要更好地结合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对明德的论述,进一步阐述阐扬《大学》里面的明德说法,让它为我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大学》、改本、格物致知、忠恕、慎独、明德
41
B2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0-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