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5-2321.2001.01.036
西藏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的发现及意义
@@青藏高原是否存在大冰盖?中外科学家争论了近百年,目前尚无定论。最近在对申扎县幅1∶25万地质大调查中,发现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通过研究表明,该冰川终碛垅并非山谷冰川的产物,而属于高原冰盖或冰幅的产物。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是否存在大冰盖的问题早在20世纪初出现分歧。斯文赫丁(1899,1902)罗来兴等(1963)、崔之久(1964)、郑本兴等(1976,1979)认为在青藏高原没有形成过大冰盖。但E·涂宁志等(1930),B·M·西瓦村(1958)等认为在大冰期整个青藏高原被大冰盖覆盖着。
自1985年以来,德国地貌学家M·库勒多次与中国学者辩论,认为在青藏高原发生过大冰盖,从而在国内外地学界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1989年韩同林发表论文,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大冰盖的存在。还有一些学者,如华金楝(F.K.Ward),虽然不同意整个青藏高原有统一的大冰盖,但认为藏东存在过局部大冰盖,其面积为38万km2,所以青藏高原是否存在大冰盖再度成为中外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
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位于申所县东北部、仁错湖的西北侧,北面与班戈县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9°32′19″,北纬30°57′51″,海拔高度在4 800 m左右。通过实测:该终碛垅全长6 472 m,宽500 m,高在50~100 m之间(西高东低),呈开阔的向南凸的弧形,内侧为比嘎错冰蚀湖,外侧为仁错冰水湖。通过研究表明,它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长、保存最好的冰川终碛垅,它比公认的我国最长的发育在冈底斯山冈仁波齐峰(海垅6654 m)北坡的冰川终碛垅还长1 192 m。冰川终碛垅中的冰碛砾石无磨圆,大多数棱角状和次棱角状,有的砾石表面有压坑、压扁、压弯及磨光面等,整个冰碛物无层理、无磨圆,大小混杂,大的漂砾直径达1.2 m,小的为粘土,具有泥包砾的现象。砾石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有石英岩、石英砂岩、角岩、片麻岩、辉绿岩、片岩、玄武岩等。还含有少量赤铁矿和磁铁矿的角砾。整个冰川终碛垅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全长3 743 m,东段全长2 797 m。西段的冰碛物盖在基岩之上,终碛垅显得高大,高达100 m;东段分布在平原上,高度只有50 m,也基本代表了冰碛的厚度。终碛垅上的冰碛物从西往东物质颗粒由粗变细。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保存极其完整,其形态就像一个天然的弧形大坝,整个终碛垅自形成以来,一直没遭到自然和人工的破坏,只是在东侧被冰融水冲开一个缺口。保存这样完整的冰川终碛垅说明它是末次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形成时代为距今一万年前的气候转暖时期。冰川终碛垅在平面上呈南凸的开阔弧形,表明冰川是由北向南流动,冰川是来自藏北高原,从而也证实藏北众多湖泊为冰川成因,例如亨廷顿早就认为班戈湖为冰川湖泊。从整个冰川终碛垅规模和冰碛物的厚度来看,该终碛垅并非山谷冰川所能形成,而应该为高原冰盖或冰帽的产物,同时还表明冰川的厚度超过1 km,面积也有几万km2。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的发现表明,无论是在第四纪冰期的早期和晚期都有可能形成高原冰盖。同时还说明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同全球一致,越来越暖和,以致青藏高原冰盖全部消融,到目前只保留有山岳冰川,雪线的高度上升到海拔5 600 m以上。
总之,申扎巨型冰碛垅的发现不但对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冰期划分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中外科技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青藏高原是否存在大冰盖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西藏、山岳冰川、青藏高原冰盖、大冰盖、冰碛物、第四纪气候、气候环境变化、全长、砾石、科学家、弧形、厚度、大冰期、保存、第四纪冰期、地质大调查、中国、学者、形成时代、石英砂岩
8
P53;P34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