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859/j.cjz.201605002

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引用
旅游活动及伴随的人流、车流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主要干扰源,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繁殖和生存.准确认识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制定保护对策和提高保护成效的基础,但生态学领域有关旅游对野生动物影响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可借鉴的评估方法仍较为缺乏.本研究比较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前(2000年)和开发后(2012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痕迹点距离路线的平均回避距离和最小回避距离,发现大熊猫对徒步路线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表明近年来的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确实产生了影响.通过最小回避距离和距离递增法确定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等级和阈值距离.确定了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的第一等级距离阈值分别为0~57m和0~460 m、第二等级为57 ~ 800m和460 ~ 1000m、第三等级为800 ~1 400m和大于1000m.基于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一定范围内的痕迹点分布数量,大熊猫对不同路线两侧每100m的栖息地平均利用频率分别为1.9±0.23和0.8±0.15,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Z=-3.48,P=0.000).通过对每100m海拔区间内大熊猫痕迹距离自驾路线和徒步路线的距离分析,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3.76,P=0.003),对自驾路线,大熊猫在海拔2000~2 100m时回避距离最小,而对徒步路线,最小回避距离发生在2100~2200m.基于本研究,为自然保护区内最小接触区或禁止旅游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其他保护区探索适合的生态旅游影响评价方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大熊猫、旅游影响、徒步、自驾、回避距离

51

Q958(动物学)

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项目“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

201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24-73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动物学杂志

0250-3263

11-1830/Q

51

2016,5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