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907.2024.01.003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 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 成活率分别为 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 种孵化方式的24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 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h和48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g/L.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温度、孵化方式
54
S917.4(水产基础科学)
湖北省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院级湖库增殖渔业创新团队项目
2024-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