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28/j.issn.1001-7410.2018.01.07
柴达木盆地中的砂楔及其意义
冰楔假形和原生砂楔是指示古冻土发育的重要证据.两者虽然具有相似的外观形态,但形成过程不同,在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冻土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在利用地层中的楔形构造推测古环境时,确定其类型是正确解读其环境意义的前提.本文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发现的楔形构造,通过楔形围岩和充填物中的一些微结构判断其属于原生砂楔,进而探讨了这些砂楔代表的环境意义和多年冻土发育状况.柴达木盆地中的砂楔主要形成在末次冰消期的Heinrich 1(H1)和Younger Drays两次降温事件期间.这表明,末次冰消期,柴达木盆地地表几乎全部被风沙覆盖,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年平均气温较现在降低6℃左右,多年冻土下界较现在下降了约1000 m.然而,多年冻土并没有占据整个盆地,在盆地中部和南部保留着大片融区,据此推测,即使末次冰期时期,柴达木盆地仍然保留一定面积的融区.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主体和祁连山两大现代多年冻土区并没有通过柴达木盆地连成一片.
柴达木盆地、砂楔、末次冰期、古环境、古多年冻土
38
P512.4+2;P534.63(动力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1058和41271084;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2013CBA01803
2018-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