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1-7410.2006.04.013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遗址的聚落考古调查、遗址动植物遗存的浮选、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和遗址文化层的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以农业经济为主,尤以粟、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其中人骨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晚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富有者的饮食以大米等C3植物为主,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以小米等C4植物为主.借助GIS,SPSS软件所建立的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表明,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地貌、水文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坡度越大,遗址存在的概率越小;遗址距离大河流越远,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越小,遗址存在的概率越大;遗址距离中等河流的垂直距离、小河流的水平垂直距离越大,人类不便于利用水资源,遗址存在的概率就越小.区域地质地貌考察及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的古气候有温和偏湿-温凉偏湿-冷凉干旱-温凉偏湿的变化过程.古植被主要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但存在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来回摆动的情况.暖湿时期人类居住海拔较高,冷干时期人类聚落也随水从高处往低处迁移.大汶口文化晚期及龙山早期阶段的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龙山文化晚期及岳石文化初期出现的冷干气候事件有可能对龙山文化的结束和岳石文化发展进入一个低谷产生了巨大影响.
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
26
K87(中国文物考古)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49801001
2006-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8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