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75/cagsb.2018.061901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引用
九寨沟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有助于认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孕震机理.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波形拟合(CAP)方法和P波初动+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得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中59次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该结果采用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计算研究区域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给出该区域的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的本次主震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I:走向248°/顺角86°/滑动角-169°,节面II:走向157°/顺角79°/滑动角-4°,矩震级为Mw6.31,矩心深度5km,属走滑型地震事件;大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错动类型与主震一致,矩心深度集中在3~10 km;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域周边的应力性质为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呈NWW-SEE向,与该区域的应力场方向一致,表明本次地震主要受区域应力的控制.结合该区域的地震地质构造等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走向NW-SE、倾向SW的左旋走滑断裂——树正断裂,巴颜喀拉块体向E-SE向的水平运动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导致此次地震的发生,汶川地震的发生对本次地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九寨沟地震、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发震构造

39

P315.1;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青年课题2018010122;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专项LY1802,LY1817;2018年地震大形势跟踪任务联合资助

2018-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22-63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球学报

1006-3021

11-3474/P

39

2018,39(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