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泸州地区地震重定位与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区地震活动剧增的现象,引起社会公众、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利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四川南部区域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州及周边地区地震位置和地壳浅部介质结构进行了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中小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处于2~10 km范围内.在空间上,地震活动呈现丛集特征,集中在螺观山背斜和古佛山背斜之间的低缓区内,并具有一定的时空迁移特征.背斜以南区域和泸县M6.0地震震中处,可观测到北西走向的地震丛集现象,与区域内已知断层分布并不一致.成像结果显示,在地壳浅部,背斜之间低缓区内的S波(Vs)速度结构存在横向分区特征,中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对应的波速比(Vp/Vs)值较低,且大部分地震分布在这些异常体内.但泸县M6.0地震震源区位于P波和S波的高、低速异常的交界地带.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推测泸县地震发生在一条北西走向、以逆冲为主高角度的调节断层上.
泸县ML6.0地震、双差层析成像、诱发地震机理
65
P315(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3-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672-4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