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s6.1强震构造精细特征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s6.1(Mw5.9)强震,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次研究根据震源机制、余震重定位和深地震反射剖面,详细分析了发震断层,并刻画了芦山震区同震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此次地震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震源机制两组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节面Ⅰ:221.50/44.40/103.3°;节面Ⅱ:23.2°/47.l°/77.3°,矩心深度为15.5 km.结合余震展布特征,认为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SE的反冲断层,初始破裂深度约19 km,倾角约50°.研究重新解译了芦山震区上地壳的地质构造,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两套重要的滑脱层,具有分层滑脱变形(解耦)的特征:浅部滑脱层之上为叠瓦构造,深浅滑脱层之间为双重构造.2013年Ms7.0地震与2022年Ms6.1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发育在基底约20 km深度的滑脱层上的盲冲断层,为早期先存构造并重新活化的产物.芦山Ms6.1地震的余震丛集相对独立,与之前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相同的断层,因此认为是一次相对独立的破裂事件.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与2013年芦山Ms7.0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先存断裂众多,就空区的断层规模而言可以产生7级左右强震.而深部基底盲断层和浅部盖层隐伏断层的广泛存在,增加了该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芦山地震、震源机制、余震重定位、发震断层、地震反射剖面、地震空区、龙门山断裂带
65
P315(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299-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