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来自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约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6038/cjg2020N0381

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来自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约束

引用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区之一.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工作之一,也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精细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98块采自共和—贵德盆地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分析了盆地主要岩性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分布特征,讨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沉积岩(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21~2.02 μW·m-3,平均值为1.67±0.29 μW·m-3;以花岗岩和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的基底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1.17~5.81 μW·m-3之间,平均值为3.20±1.07 μW·m-3.贵德盆地扎仓寺地热区沉积岩(以砂岩和泥质砂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83~2.40 μW·m-3,平均值为2.13±0.23 μW·m-3;基底花岗质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0.92~6.49 μW·m-3之间,平均值为2.81±1.40 μW·m-3.测试数据显示共和贵德盆地基底花岗岩不存在高放射性生热率异常.但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持续性陆-陆碰撞作用造成的壳内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层增厚,导致了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热贡献量同步增大(30.3~40.5 mW·m-2),因此,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可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稳定的壳内热源基础.基于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和热流配分研究,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壳内部分熔融层作为附加热源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附加热流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加厚地壳花岗岩放射性生热与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

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部分熔融、干热岩、共和盆地、贵德盆地

63

P314(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放基金

2020-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697-270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球物理学报

0001-5733

11-2074/P

63

2020,63(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