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尼泊尔地震三维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w7.3地震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尼泊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的非均匀性,结合震源机制解、地壳速度结构、精定位后的余震分布及InSAR反演结果,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对一个地震周期内断层摩擦行为和块体变形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地表同震形变、形变反演的同震破裂、历史地震时空演化进行对比,在确认该三维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后续地震的可能位置,认为在1934年比哈—尼泊尔Mw~8.1地震以东区域,还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在最大余震Mw7.3地震东南部位,还存在发生中大地震的可能.
2015尼泊尔地震、三维模型、走向不均匀、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地震危险性
61
P315;P541(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XH16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43
2018-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332-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