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33.2010.06.017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从造山阶段向造高原阶段的转变及其动力学机制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发现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演化与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俯冲下插的印度地壳在藏南发生部分熔融并注入青藏高原中部地壳,这些塑性流变的地壳物质在高原东南缘先后沿两个通道流出高原内部:早期为印支通道,开放时间为35 Ma以前并持续到12 Ma;后期为川滇通道,开放时间为12 Ma至今.由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与四川盆地之间强烈的挤压,印支通道不断变窄,并在12 Ma被关闭.两个通道的差异,通道的打开和关闭,造成高原中地壳物质流出速率在中新世发生明显变化,在23 Ma以来流出速率小于注入速率,在12 Ma流出速率最小,部分熔融的印度地壳物质不断滞留于高原地壳内部,使得地势相对平坦、面积巨大的青藏高原逐渐形成并分别向南和向北扩展.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本文将高原腹地变形划分为两个阶段:大于35~23 Ma的造山阶段,受控于造山机制;23 Ma至今的造高原阶段,受控于造高原机制.
青藏高原、塑性流变、印支通道、川滇通道、造山阶段、造高原阶段
53
P541(构造地质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专项研究DZJK-0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84
2010-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384-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