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成矿深度及成矿后抬升、剥蚀情况: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99/dqkx.2012.105

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成矿深度及成矿后抬升、剥蚀情况: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引用
矿床形成深度及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目前深部找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选取4个成矿年龄均为130 Ma左右的典型玢岩铁矿,分别为宁芜盆地中矿体已经出露地表并经受过剥蚀的东山铁矿和矿体埋藏距地表40m以下的梅山铁矿,庐枞盆地中矿体埋藏距地表400 m以下的罗河铁矿和矿体埋藏距地表600 m以下的泥河铁矿,采用双重定年技术对这4个矿床主成矿阶段矿石矿物组合中的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研究.结果显示:(1)东山铁矿AFT合并年龄为106.3±5.4Ma,梅山铁矿为94.2±4.0 Ma,罗河铁矿为81.3±4.0Ma,泥河铁矿为79.1±3.3Ma,且AFT年龄和围限径迹长度随样品埋藏深度减小而增大,分别更接近成矿年龄和原始径迹长度,显示4个矿床成矿后差异抬升剥蚀作用导致磷灰石样品通过部分退火带时的冷却速率存在差别;(2)热史模拟反映这4个矿床成矿后均经历了早期短暂快速冷却和后期长期缓慢冷却2个阶段,两阶段之间的拐点温度接近,对应深度为1.7~1.8 km,结合其他证据证明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成矿深度均为2 km左右.说明这4个矿床现今埋藏深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成矿后的抬升、剥蚀作用导致.(3)自110Ma以来宁芜盆地的整体抬升剥蚀幅度大于庐枞盆地,导致宁芜盆地大部分玢岩铁矿矿体接近或暴露地表.2个盆地早期抬升剥蚀作用与区域性黄桥事件同步.

成矿深度、成矿后抬升、剥蚀、磷灰石裂变径迹、玢岩铁矿

37

P612(矿床学)

全国危机矿山找矿典型矿床研究专项20109904

2012-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66-9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000-2383

42-1233/P

37

2012,3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