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源与混源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油气源长期争论不休.采用单体烃同位素、包裹体成分与年代指示生物标志物等途径,对塔里木盆地塔中、轮南典型油气藏进行了油气成因与混源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塔中、轮南绝大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相似,仅少部分原油显现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相近的特征,但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原油绝大部分实质仍为混源油.塔中包裹烃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原油的混源特性.利用同位素进行的混源定量结果表明,塔中原油中寒武系一下奥陶统成因原油的混人量约为11%~100%(均值45%);轮南地区约为11%~70%(均值36%),表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均为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油气运移地化指标与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塔中地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塔中Ⅰ号断层与斜交的走滑断层的交汇点是油气的主要注人点;轮南地区侧向运移特征较明显.研究区存在调整型、多期充注型与原生型多种混源成藏模式.塔里木海相油气的普遍混源表明深层仍有油气勘探潜能.揭示海相混源油气成藏机制是指导塔里木海相油气勘探的关键.
生物标志物、同位素、包裹体、混源成藏模式、石油地质
35
P618.13(矿床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973"项目2006CB202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3031;40772077/D0206;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PPPJC2008-02
2010-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6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