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何以为"剩余之人"?——由乔蒂·狄恩《共产主义地平线》引起的思考
狄恩在《共产主义地平线》中把批判的靶子指向交往资本主义,推出了新共产主义观念,塑造了作为共产主义政治主体的"剩余之人",并以此对抗资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概念的一种当代阐释."剩余之人"是被当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化的人,是被资本筛选、挤压到边缘的"大众",是极度包容性的概念.但是,作为共产主义的托举者,"剩余之人"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性概念,也不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工人阶级,而是发生了"从抽象到具象""从无产到无分""从革命到分裂""从雇工到诸众"的转变.这种转变改换了无产阶级的存在场域、内在本质、革命特性和身份标识,使之变成"群氓"式的大而全概念,沦为消解共产主义运动的"伪主体".实际上,在数字化时代,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依然存在,作为"人格化的劳动",无产阶级不仅在场,而且还面临从"身体从属"到"生命从属"的命运.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托起智能时代共产主义的曙光.
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治主体;交往资本主义
D012(阶级、阶层理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培育基金项目20201202
2022-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