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粟炭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179X.2020.01.008

黍、粟炭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

引用
在北方旱作农业的研究中,有关黍、粟比例的问题,存在同一遗址或区域植硅体和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结果相矛盾的现象.黍、粟种子在炭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概率是否存在不同,进而导致植物考古统计分析出现误差,是解释上述矛盾的关键.通过现代黍、粟种子的炭化模拟实验,发现黍的炭化温度区间(250~325℃)远小于粟的炭化温度区间(270~390℃),说明在考古遗址中黍被炭化保存下来的概率要远低于粟,浮选结果中黍的含量可能会被低估.以炭化植物遗存研究黍、粟旱作种植格局,还需结合植硅体方法加以验证.相比于黍,粟一般具有更多的直链淀粉含量,因此种子颗粒的淀粉晶体结构强度更高,耐热性更好,这可能是粟比黍更耐高温,炭化温度范围大于黍的原因.

黍、粟、炭化种子、炭化模拟实验、植硅体、植物考古

K871.13(中国文物考古)

本研究得到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群体;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202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5-74,封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东南文化

1001-179X

32-1096/K

2020,(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