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空框架中理解中国大学人文地理教学特色及其成因——以1912-1949年中国主要大学地理系为例
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建立一个时空框架,分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人文地理教学特色及其成因.本文主要关注1912-1949年间,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的地理系的人文地理学教学特色.研究史料来自大学的教学档案、人物回忆文章、政府文件、中国学者编撰和翻译的教材和教参,同时参考了相关研究文献.借助时空框架,基于史料对比,得出结论:①只有在历史的时间脉络下,才能理解民国时期军事地理、国防地理和政治地理课程设置的必然性;②只有在世界格局的空间框架下,才能理解民国时期的"国耻地理"教育内容,以及"中体西用"主张的失败;③只有将时空框架进一步细化,才能深人理解民国时期大学人文地理教学中不同教师的能动性,如学术思想、教学风格、政治主张、教材编写和选用等.综上所述,只有站在开放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更为清醒地定位当前中国大学人文地理学教学.
民国时期、人文地理学、教学、时空框架
42
G649.29;C912.82;D8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2023-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580-596